楞嚴經#12:心不在內 外 非中間  非合 非離 不多也不少。  2025-04-06,蓮生活佛講授


本講次要點:

● 阿難常聽聞 佛陀對四眾開示

● 阿難說 我心生各種法 心隨法而變成有

● 心非在內、外、中間 而是心法合一

● 佛陀反問 心如何與環境合體?

● 心有個體或無個體 無體如何合?

● 若無體而能合 則十九界因七塵合

● 汝所知心 為復內出 為從外入

● 心若在內 可見臟腑  心若在外 可見己面

● 見是其眼 心知非眼 為見非義

● 佛陀說 人死眼還在 應能見物

● 眼若能見 就不叫做死

● 捏一肢 四肢都有感覺 就是一體

● 心是一體或多體 都不成立

● 佛陀認為 心非一體 亦非多體

● 心若很多體 就有很多個阿難

● 心生種種法生 心滅種種法滅

● 水究竟是什麼

● 萬事萬物都是法 法即是環境

● 心產生環境 環境影響心 互相關聯

● 一切皆非 心到底是什麼

2025年4月6日喜金剛護摩法會簡報
文/TBSN


* 修證喜金剛,能腳踏四魔,掌控天地日月,證八大自在。

* 你問我答:聖尊說只要心裡尊重,名諱這些其實都沒什麼的。

* 楞嚴經精華:釋迦牟尼佛又否定了阿難,「心不是想念」


聖尊開示


喜金剛是五大金剛當中第一個出現的金剛神。聖尊也有一本文集,是專門講喜金剛的法。「喜金剛」擁有「地」、「水」、「火」、「風」、「日神」、「月神」、「死神」、「財神」皆在祂的掌握之中。


修證喜金剛,能腳踏四魔,掌控天地日月,證八大自在。還能降伏「四魔」分別是:煩惱魔、五陰魔、死魔以及自在天魔。


「八大自在」分別是、身化為多身,身外化身、身滿大千世界、身來去自在神行、身化現無量,常居淨土、地水火風變化、得一切法、壽無量劫以及身遍諸處,猶如虛空。


聖尊說這尊修成了就是等於成佛了。


你問我答


馬來西亞 蓮花楚淏


頂禮尊敬的師佛,佛安!

弟子虔誠祈禱佛住世,常轉法輪,廣度有情。以下是代一位同門請示的問題,懇請師佛慈悲開示。


《事師法五十頌》第三十四頌雲:「又復於師名,不應輙稱舉。設有固問者,當示之一字。」然而在《真佛經》中,當弟子恭誦聖誥三遍,即誦讀:


「西方蓮池海會。摩訶雙蓮池。十八大蓮花童子。白衣聖尊。紅冠聖冕金剛上師。主金剛真言界秘密主。大持明第一世靈仙真佛宗。盧勝彥密行尊者。


其中明確提及師尊名諱。對此情形,弟子難免生起疑惑:聖誥中為何提及師尊名諱?是否與《事師法五十頌》中「不應輙稱舉」的教誡相衝突?祈請師佛開示,弟子等可依此指引調整身語意的行持。


敬祈師佛法體安康,永駐世間,廣轉法輪。


弟子叩首,敬上


聖尊回答:「名諱」的問題,現代跟古代有點不一樣。現代就算是全名稱呼都無所謂。聖尊敬禮自己的祖師念的也是全名。


只要心裡尊重,「名諱」這些其實都沒什麼的。


聖尊講授

楞嚴經卷一


阿難言;我嘗聞佛開示四眾。由心生故,種種法生。由法生故,種種心生。我今思惟,即思惟體,實我心性。隨所合處,心則隨有。亦非內外中間三處。


佛告阿難汝今說言,由法生故,種種心生,隨所合處。心隨有者,是心無體,則無所合。若無有體而能合者,則十九界因七塵合。是義不然。若有體者,如汝以手自挃其體。汝所知心,為復內出,為從外入。若復內出,還見身中。若從外來,先合見面。阿難言:見是其眼。心知非眼。為見非義。佛言:若眼能見,汝在室中,門能見不。則諸已死,尚有眼存,應皆見物。若見物者,雲何名死。阿難,又汝覺了能知之心,若必有體,為復一體,為有多體。今在汝身,為復遍體,為不遍體。若一體者,則汝以手挃一支時,四支應覺。若鹹覺者,挃應無在。若挃有所,則汝一體,自不能成。若多體者,則成多人,何體為汝。若遍體者,同前所挃。若不遍者,當汝觸頭,亦觸其足,頭有所覺,足應無知。今汝不然。是故應知,隨所合處,心則隨有,無有是處。


聖尊解釋這段的經文的經義。這段經義還是在討論是否有心的存在。心是一體嗎?心是多體嗎?心是有體還是沒有體?心是一個?還是很多個?都不對。若心有很多就有很多的阿難。心只有一個但是也不能夠固定。就如同身體觸摸到腳的地方腳才有感覺,沒有摸的地方沒有感覺。


聖尊拿水來做例子。不能只是說水是固體、氣體、液體。這都對也都不對。


聖尊說釋迦牟尼佛提出的問題很多都是很哲學的。萬事萬物都是法,每個感覺都不一樣。

2025真佛宗為世界祈福 「一生一咒」800萬遍上師心咒活動,從今年師尊的佛誕日正式啟動,請參加者到TBSN官網以下鏈接登記資料: 每持滿十萬遍上師心咒者,宗委會將把名單呈給師尊加持。每持滿一百萬遍者,將列名護摩法會功德主,資料請師尊主壇護摩法會時下護摩爐。